佛陀下山游说佛法,在一家店铺里看到一尊珍贵的释迦牟尼像,可店铺老板要价5000元,分文不能少,他见佛陀如此钟爱它,便更加咬定原价不放。
佛陀回到寺里对众僧谈起此事,众僧问佛陀打算以多少钱买下它,佛陀说:“500元足够了。”众僧唏嘘不已:“那怎么可能啊!”佛陀说:“天理犹存,当有办法,万丈红尘,芸芸众生,欲壑难填,则得不偿失啊!”
“怎样普度呢?”众僧不解地问。“让他忏悔。”佛陀笑着回答。
众僧更加疑惑不解了。佛陀说:“只管按我的吩咐去做就行了。”
佛陀让弟子们乔装打扮了一下。
第一个弟子下山去店铺里和老板侃价,弟子咬定4500元,未果回山。
第二天,第二个弟子下山去和老板侃价,咬定4000元不放,又未果回山。
就这样,直到最后一个弟子在第九天下山时所给的价格已经低到了200元。眼见一个个买主一个比一个给得低,每天他都后悔不如以前一天的价格卖给前一个人,怨责自己太贪欲。
第十天,佛陀亲自下山,说要出500元买下它,老板高兴得不得了,即刻出手,高兴之余另赠龛台一具。佛陀得到了那尊铜像,谢绝了龛台,单掌作揖笑着说:“欲望无边,凡事有度,不要等到比原来还少啊!”
在禅宗看来,人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,而机会却稍纵即逝;贪欲不仅让人们难以得到更多,甚至连原本可以得到的也将失去。
凡事都应该适可而止,不要一味地等待,结果等到的却比原来的还少。做事情,想着最完美的结局,也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。应该明白的是,这个世界并不是由你一个人在支配,并不是由你一个人说了算,各种预想不到的变数都在潜伏,而任何一个变数都可能打乱你的计划,甚至弄得你全盘皆空。
有这样一则小故事:
小时候,安达非常喜欢捕捉野鸡。有一次,安达和祖父进林子去捕野鸡。祖父教他用一种捕猎机,它像一只箱子,用木棍支起,木棍上系着的绳子一直接到他隐蔽的灌木丛中。只要野鸡受撒下的玉米粒的诱惑,一路啄食,就会进入箱子。他只要一拉绳子就大功告成。
支好箱子,藏起不久,就飞来一群野鸡,共有9只。大概是饿久了,不一会儿就有6只野鸡走进了箱子。小安达正要拉绳子,又想,那3只也会进去的。再等等吧。等了一会儿,那3只非但没进去,反而走出来3只。他后悔了,对自己说,哪怕再有1只走进去就拉绳子。接着,又有2只走了出来。如果这时拉绳,还能套住1只,但他对失去的好运不甘心,心想,总该有些要回去吧。终于,连最后那1只也走出来了。
长大后,安达成了一位著名的演说家。然而,儿时的那次捕捉野鸡的经历,他却牢牢地记在脑海里。他经常拿自己的这段经历,来告诉他的听众:做人要知足,不要太贪心,否则可能会一无所获!
安达的经历是深刻的,也很具有现实启发性。的确,在当今社会,人的欲望越来越肆无忌惮地膨胀,什么都想得到,好了还想再好。总之,就没有一刻满足的时候。但是,我们是否应该想想,许多东西都是有一定限度的,如果仅是任凭你的欲望来办事,非但得不到更好的结果,很有可能连可以轻而易举获得的也会失去。如果真是这样的话,岂不可悲!
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,所以必须懂得适可而止,不要太过于放纵自己的私欲。世间的许多事物,都是在不停地变化之中,所以应该在得失之间把握机会,不要等到比原来的还少!